top of page
串流者黃何1.jpg

計畫概述:

   臺灣穆斯林的人口約有近30萬人,其中人口的變化從明清兩朝至戰後,通過自中國或滇緬移入的人口約5-6萬,而大幅增加則是20世紀末以來,開放移工政策讓印尼移工及新住民人口通婚而呈現大幅成長。在這數百年來住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穆斯林一直不被多數臺灣人認識或了解,也未能形成廣大的社群。

   但近年來隨著印尼移工及新住民的注入,改變了臺灣的人口結構並且潛移默化的將伊斯蘭文化推向更多臺灣人的眼前,讓「穆斯林臺灣化」的意識開始逐漸成長,同時也影響了客家族群的信仰結構。

   計畫中的「穆斯林臺灣化」指的是一種多元共生出的臺灣社會新樣貌,代表著文化的多樣性。近年來討論臺灣社會的多元性、包容性及國際化等議題方興未艾,本計畫試圖以「穆斯林臺灣化」與「客家文化」多元共生的現象來為臺灣社會的多樣性再更加完整與豐富。

   本計畫的串流人選是想透過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同時又有新住民的身分的客家人為主,對於桃園在地的穆斯林社群有基礎的認識,因此在大園清真寺創辦人黃金來先生的推薦下,找到了來自印尼有客家血統的印尼女性姍娣,她的母親是印尼客家華人、父親是道地印尼穆斯林,從小在客家與穆斯林文化交錯的環境下長大的姍娣,二十二歲因緣際會嫁到臺灣,成為客家人的臺灣媳婦,也因為她的身分與故事相當特別,既有著對印尼華人客家母親與外婆的思念,也有未來對原鄉印尼前景看好的藍圖規畫,在她身上看見了不同於以往對東南亞研究的單向視角,應該要跳多過去常見的客家族群並非永遠都是以「華」、「漢」為主體的主軸,在時間與空間的流動之下,有著一半客家血液,印尼與華人婚配後的客家穆斯林也開始隨著通婚,為臺灣客家社群注入了新的樣貌。

bottom of page